黄草的别名大全及功效解析381


黄草,又名土黄苓、黄苓、黄莲子等,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,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。其根茎入药,具有清热解毒、燥湿杀虫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湿热类疾病。由于黄草分布广泛,各地对其别名也有所不同,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黄草的别名大全以及它们的功效。

黄草的别名
土黄苓:黄草在中药中称为土黄苓,以示其药用价值类似于黄苓。
黄苓:黄草的根茎中含有黄连素等成分,与黄苓相似,故有「黄苓」之称。
黄莲子:黄草的种子呈黄色,形似莲子,因此得名「黄莲子」。
黄柏:黄草的根茎呈黄色,质地坚硬,与黄柏类似,故名「黄柏」。
金线莲:黄草的根茎细长,呈金黄色,宛如金线,故有「金线莲」之称。
地胆头:黄草的根茎呈球形,埋于地下,形似胆囊,故名「地胆头」。
苦参:黄草的根茎味苦,与苦参相似,因此有「苦参」之称。
黄花苦参:黄草开黄色花朵,根茎味苦,故名「黄花苦参」。
山黄草:黄草多生长于山区,故有「山黄草」之称。
野黄苓:黄草分布广泛,常生长于田野之中,故名「野黄苓」。

黄草的功效

黄草的根茎入药,味苦、性寒,具有清热解毒、燥湿杀虫的功效。具体来说,黄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:
清热解毒:黄草中的黄连素、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、清热解毒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、咽喉肿痛、肺炎等热症。
燥湿杀虫:黄草中的苦参碱、黄柏碱等成分具有燥湿杀虫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湿疹、疥癣、滴虫性阴道炎等湿热下注引起的疾病。
利尿通淋:黄草中的黄苓素、黄酮类等成分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、水肿等症。
止血:黄草中的鞣质具有止血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吐血、衄血、外伤出血等症。

黄草的应用

黄草入药,可煎汤、泡酒、研末等。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和医嘱而定。常见用法如下:
煎汤:取黄草根茎15-30克,水煎服。可用于治疗热症、湿症等疾病。
泡酒:取黄草根茎50-100克,浸泡于500ml白酒中,密封浸泡1个月后饮用。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等症。
研末:取黄草根茎研成细末,外敷于患处。可用于治疗湿疹、疥癣等皮肤病。

注意事项

黄草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请咨询合格的中医师或药师。

2024-12-09


上一篇:中药枝香的别名

下一篇:中药何首乌的别名:乌金之王,却也有着别样的“黑丑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