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草中药别名解析133


排草,又称野蒲公英、黄花地丁、野地黄等,是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菊科植物。因其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通淋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证和淋证。

一、排草别名由来

野蒲公英:因其形状与蒲公英相似,故得名“野蒲公英”。

黄花地丁:因其花色金黄,贴近地面生长,故称“黄花地丁”。

野地黄:与地黄同科,且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,故又称“野地黄”。

二、其他排草别名

除上述别名外,排草还有以下别称:
鸡肠菜
雀舌草
油菜
黄花菜
烂地黄
苦地丁
白地丁

三、排草药用价值

排草性微苦、寒,入肝、肾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通淋的功效。主要作用如下:
清热解毒:排草含有蒲公英醇、蒲公英苷等成分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痈散结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热毒疮疡、咽喉肿痛、目赤肿痛等。
利尿通淋:排草中的钾离子含量丰富,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、尿路感染、尿路结石等。
其他功效:排草还有保肝、抗炎、抗菌等作用,可用于治疗肝炎、痢疾、腹泻等。

四、排草使用禁忌

虽然排草药用价值显著,但也有使用禁忌,如下:
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:排草性寒,脾胃虚寒者服用后易出现腹泻、腹痛等不适症状。
孕妇慎用:排草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,孕妇应谨慎服用。
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:排草与某些药物(如抗凝药、抗生素)可能产生相互作用,服用前应咨询医生。

五、总结

排草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通淋功效的中药,别名众多,药用价值显著。但使用排草时,也应注意其禁忌和可能的相互作用,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。

2024-12-10


上一篇:中药沉香的别名和用途

下一篇:云神中药别名:中药界的神秘宝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