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盐肤木:功效、别名及鉴别大全141
盐肤木,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有些陌生,但如果你听说过“五倍子”、“山漆”、“黄栌”、“楷木”等等,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,原来它还有这么多别名! 盐肤木( *Rhus chinensis* Mill.),为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它并非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植物,而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,其树皮、叶、果实甚至虫瘿(五倍子)都具有药用价值,因此拥有众多别名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一、盐肤木的众多别名及其来源:
盐肤木的别名繁多,各地叫法不一,这与它的形态特征、生长环境以及用途密切相关。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别名,并尝试分析其来源:
1. 五倍子:这是盐肤木最著名的别名,也是其药用价值的体现。五倍子并非盐肤木本身,而是盐肤木枝干上寄生的一种蚜虫——五倍子蚜虫( *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* )所分泌的虫瘿。这些虫瘿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状,富含单宁酸,具有重要的药用和工业用途。因此,“五倍子”这个名字更侧重于其药用价值体现,而不是植物本身。
2. 山漆:这个名字反映了盐肤木的树液特性。盐肤木的树皮和叶片中含有漆酚,接触后容易引起皮肤过敏,出现红肿、瘙痒等症状,与漆树的特性相似。因此,“山漆”这个别名形象地描述了其具有刺激性树液的特点。
3. 黄栌:这个名字则侧重于其秋季的观赏价值。盐肤木秋季叶片会变为鲜艳的红色,如同燃烧的火焰般绚丽,故得名“黄栌”。“黄”字可能与叶子变红之前的颜色或某些品种相关,“栌”字则与它的树形和木质有关。因此,“黄栌”更偏向于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。
4. 楷木:“楷木”这个名字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多,与盐肤木的树干形态和材质有关。楷木材质坚硬,纹理细致,适合制作一些精细的物品,因此“楷木”这个名字带有尊崇之意,也暗示其材质的优良。
5. 其他别名: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别名外,盐肤木还有许多地方性别名,例如:臭檀、鸡脚黄、乌桕、山盐肤木、红盐肤木等等。这些名字往往反映了当地人们对盐肤木的形态、气味、颜色或用途的直观感受。
二、盐肤木的药用价值及鉴别:
盐肤木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树皮、叶、果实和五倍子上。其中,五倍子是重要的收敛剂,具有止血、止泻、抗菌等功效,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、腹泻等疾病。盐肤木的树皮和叶也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皮肤病、风湿骨痛等。果实则具有涩肠止泻的功效。
鉴别盐肤木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形态特征:盐肤木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边缘有锯齿;秋季叶片变红;花小而密集,呈圆锥花序;果实为红色,成熟后呈黄褐色。
2. 气味:树皮和叶片略带特殊气味,有些品种气味较浓烈。
3. 地理分布:盐肤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,不同地区形态略有差异。
4. 显微特征:显微鉴别需要借助专业的显微镜,观察细胞结构,以区别于其他类似植物。
5. 化学成分:盐肤木的各种部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,如单宁、漆酚等,这些成分可以作为鉴别的辅助依据。
需要注意的是,鉴别中药材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,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。自行采摘和使用盐肤木需谨慎,避免过敏反应。
三、结语:
盐肤木,这棵看似平凡的植物,却以其丰富的别名和广泛的药用价值,展现了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。 深入了解盐肤木的各种别名,以及其药用价值和鉴别方法,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中草药的认识,更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保护这片神奇的自然。
2025-07-05

中药祛湿茶的正确煮法及常见问题解答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qushi/90913.html

祛湿健脾中药膏方:功效、配方、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qushi/90912.html

惊风散功效与主治详解:临床应用、方药组成及现代研究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zuoyong/90911.html

中药盐肤木:功效、别名及鉴别大全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bieming/90910.html

降压祛湿:中医药方剂及调理方法详解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qushi/90909.html
热门文章

中药别名“砂”一览表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bieming/35700.html

火苗草的别名与药用价值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bieming/3277.html

香砂别名,功效及用法大全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bieming/650.html

木豆:中医常用别名大全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bieming/3134.html

中药牛大力别名
https://h5cards.com/zhongyaobieming/4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