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参的别名与功效361


苦参的别名苦参,又称苦参草、苦参莲、黄连参、地参、将军草、黑参、金线莲、地金莲、田杆草、赶不走、土黄连、土金夫人、田金莲、牛黄连、大叶苦参、小叶苦参、对叶苦参等。

苦参为苦参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,高约20-60厘米。根呈纺锤形至圆柱形,表面有纵向皱纹,呈黑褐色;茎直立,分枝多;叶对生,羽状复叶,小叶5-7枚,披针形或长圆形,边缘有锯齿;花紫红色,总状花序;果实为蒴果,椭圆形或倒卵形,褐色。苦参主要分布于中国、日本、朝鲜、俄罗斯等地,在中国多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。

苦参的功效

苦参味苦、性寒,归心、肝、肺经。具有清热燥湿、杀虫止痒、解毒消肿的功效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、白带异常、阴痒、湿疹、疮疡肿毒、蛇虫咬伤等症。

1、清热燥湿


苦参性寒,能清热燥湿,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、白带异常、阴痒等症。苦参中的苦参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,对多种细菌、真菌有抑制作用,可以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,从而减轻炎症症状。

2、杀虫止痒


苦参中的苦参碱和异苦参碱具有杀虫止痒的作用,可以杀死寄生在人体上的寄生虫,如蛲虫、蛔虫等。苦参还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,从而减轻瘙痒症状。因此,苦参适用于湿疹、疮疡肿毒等皮肤病症。

3、解毒消肿


苦参中的黄连碱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,可以抑制多种毒素的活性,减轻毒性反应。苦参还可以促进组织修复,加速伤口愈合。因此,苦参适用于蛇虫咬伤、疮疡肿毒等症。

苦参的用法用量

苦参可内服或外用。内服时,煎服或泡茶饮用,一次3-6克,一日3次。外用时,将苦参研成细末,敷于患处,或煎水洗浴。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。

苦参的注意事项

1、苦参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2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。
3、苦参与绿豆、甘草相克,不宜同用。
4、久煎苦参汤液,可导致苦参碱热解失效,降低疗效。

2024-12-10


上一篇:松香别名:揭秘中药中的“松之精髓”

下一篇:中药别名宝典,一网打尽药材真面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