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地榆的其他中药别名318


地榆:地榆是蔷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。其别名众多,包括以下几个:
山茜:因其生长在山区,叶片呈茜红色而得名。
血见愁:地榆具有止血作用,故有“血见愁”之称。
血竭草:由于地榆根部有红色汁液,故又有“血竭草”之名。
补血草:地榆具有补血功效,故又称为“补血草”。
益母草:地榆对女性经血不调、产后气血不足等症有益,故也称为“益母草”。

炒地榆:炒地榆是将地榆经过炒制后的中药材。其别名与地榆稍有不同,主要包括:
炒血见愁:炒地榆具有止血功效,故有“炒血见愁”之称。
炒血竭草:炒地榆根部同样有红色汁液,故又称为“炒血竭草”。
炒补血草:炒地榆具有补血功效,故又称为“炒补血草”。
炒益母草:炒地榆对女性经血不调、产后气血不足等症有益,故也称为“炒益母草”。

上述别名反映了地榆和炒地榆在功效上的相似性和区别性。地榆生用偏凉,炒后性平,止血功效增强,补益作用减弱。

此外,地榆和炒地榆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一些地方俗名,例如:
地荄(湖北):因其根部呈扁圆形,酷似荄荄(一种水生植物)而得名。
地木(黑龙江):由于地榆的根茎形似木棍,故有此称。
血止草(贵州):因其止血功效突出而得名。
炮地榆(四川):指将地榆经过炮制(如蒸煮)后制成的药材。

了解地榆和炒地榆的别名对于药材的识别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。在使用中药材时,应仔细辨别其来源、功效和剂型,根据自身情况和医嘱正确使用。

2025-01-18


上一篇:中药别名辞典:木夕与药用植物的别名世界

下一篇:草血竭:古方别名,药效渊源